01
整体回顾
2025年上半年,中企IPO数量同比回升。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企境内外上市109家【1】,同比上升32.9%、环比下降3.5%;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213.60亿元【2】,同比上升158.7%、环比上升24.7%。分市场来看,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企业上市,同比上升15.9%、环比下降8.9%;境外市场共58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52.6%、环比上升1.8%。地域方面,浙江上市企业数量居首位,福建融资规模*。行业方面,机械制造行业表现相对稳健。
综合来看,A股IPO市场稳中向好,境外市场(尤其是港股)中企IPO活跃度同比大幅提升,显现出明显的回暖信号。
02
市场分布
A股IPO总量同比上升,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IPO分列数量和融资额首位
上市数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企业数量共51家,同比上升15.9%、环比下降8.9%。分板块来看,创业板有20家企业上市,数量略*于其他板块,同比上升超三成;科创板、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分别有7家、12家和6家企业上市;北交所有6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四成。
首发融资额方面,2025年上半年A股首发融资额合计370.67亿元,同环比分别上升14.8%、8.8%。上交所主板融资规模居首位,规模合计145.73亿元,同比上升38.6%、环比上升108.0%,其中轮胎行业中策橡胶首发融资额为40.66亿元,募资金额排名A股*。创业板融资规模次之,为118.31亿元,同比上升35.7%,环比下降14.6%。科创板融资规模排名第三,规模合计56.19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32.6%和17.6%,其中智能影像领域企业影石创新首发融资额为19.38亿元,募资金额排名A股第三。深交所主板首发融资额为31.20 亿元,同比上升6.9%、环比下降22.7%。北交所首发融资额为19.23 亿元,同比上升7.1%、环比下降18.0%。
境外IPO募资额是去年同期5倍以上,上半年募资额前四的中企均在港股上市
2025年上半年共58家中企在境外上市,同比上升52.6%、环比上升1.8%;总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842.9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76.2%、环比上升33.2%。
美股方面,上半年共有19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90.0%、环比微降13.6%,上市市场均为纳斯达克;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49.28亿元,同比上升875.7%、环比上升11.7%。总融资额的大幅提升受益于霸王茶姬美股上市,其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29.64亿元,占比总融资额60.1%。
港股方面,上半年共有39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44.4%、环比上升14.7%;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793.66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22.0%、环比上升35.0%。其中,上半年境内外上市中企首发融资额Top4均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分别为宁德时代(约合285.23亿元)、恒瑞医药(约合90.85亿元)、海天味业(约合87.36亿元)、三花智控(约合74.14亿元)。此外,虽不包含在本文统计范围内,找钢集团于*季度以De-SPAC模式登陆港股, 为中国境内首家通过De-SPAC模式登陆港交所的企业。
03
地域分布
浙江上市企业数量居首位,福建融资规模*,江苏总体表现亦相对良好
从上市数量来看,2025年上半年浙江以23家中企上市的成绩*,江苏和广东次之。首发融资额方面,福建、浙江和江苏居于前列,三个地区合计融资715.68亿元,占全市场比例的59.0%。
04
行业分布
机械制造行业上市数量*,清洁技术领域与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收获较大额融资案例
2025年上半年,超七成IPO企业集中在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汽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六大行业。在融资额方面,清洁技术行业因收获宁德时代双重上市(首发融资额约为285.23亿元人民币),位列行业融资额首位;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因收获恒瑞医药(约合90.85亿元人民币)等较大额融资案例位列行业融资额第二位。连锁及零售行业收获了蜜雪冰城(约合31.45亿元)、霸王茶姬(29.64亿元)等较大融资案例,位列行业融资额第五位。食品&饮料行业因收获了海天味业(约合87.36亿元)港股上市,位列行业融资额第六位。
总结而言,2025年开年以来境内外中企IPO市场均释放回暖信号,其中境外市场更为明显。境内方面,A股IPO稳中有进,上半年共51家企业实现首发上市,合计融资额约为370.61亿元人民币,IPO数量和融资额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上升15.9%和14.8%。自去年“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共受理4单未盈利企业IP0申请,4家企业合计拟融资超 160 亿元,标志着科创板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除科创板外,定位中小企业上市的北交所近期受理速度也加快,2025 上半年A股共新增受理IPO企业177 家,其中,北交所115家,占比 65.0%。得益于上市门槛低、周期短、速度快等特点,北交所将成为更多国内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境外方面,上半年美股上市中企数量约为去年同期2倍,中概股赴美IPO气氛回暖迹象初显,然而3月份纳斯达克新规落地,IPO门槛较之前有所提升,未来中小企业赴美上市或面临更大挑战;港股IPO活跃度显著复苏,上半年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同比上升44.4%和622.0%。5月份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助推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在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的背景下,“科企专线”的推出,预示着未来港股市场将向科技领域深度倾斜。
【1】中企指总部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2】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IPO融资金额均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所募集资金总额,不包含超额配售部分金额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