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十大趋势,盘点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这一年

为发展壮大当地战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湖北、安徽、江西、深圳等地纷纷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群,推动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平台形成。
2023-02-10 11:41 · 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  清科研究中心   
   

近日,清科创业旗下(01945.HK)清科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通过近百页PPT,从募资、投资、退出、上市、并购、引导金发展等多方面对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进行总结与展望。整体而言,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在内外承压中延续了优化发展态势。而随着股权投资市场的不断调整,市场环境的优化、投资机构的进化、投资策略的细化等也逐渐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今天,清科研究中心带您一同回顾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深度解析2022年度股权投资市场十大趋势。

趋势一

LP市场结构发生内生性变化

务实导向下出资策略演变发展

近年来,股权投资市场人民币基金的主要出资方仍以国资背景LP为主,但LP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内生性变化。一方面,在政策利好、LP业务发展需要等影响下,市场化母基金、险资、金融机构等机构LP出资占比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LP诉求也在控制风险和获取收益之外逐渐发生变化。清科研究中心发现,不同LP出资策略均趋于务实,并受不同背景及特点影响具化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求稳求增 

LP特点:资金充沛,业务多元,或计划未来重点发展股权投资业务,需要逐步建立市场认知及品牌。

LP代表:险资、银行理财资金等金融机构;捐赠基金、社保基金等。

LP策略:设定信用门槛,优选在长期业绩、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投后赋能、ESG实践等方面综合发展的机构。

投“专”投“精” 

LP特点:具备成熟市场认知或对产业前景有独到见解,通过主动配置来获取投资收益或协同效益。

LP代表:市场化母基金、直投机构背景母基金、产业资本等。

LP策略:关注垂直领域机构、以及有特色、有特点的机构,同时寻求跟投机会。

引“智”引“资” 

LP特点:肩负推动特定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使命,具有强烈的招商需求。

LP代表:政府引导基金,部分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等。

LP策略:关注机构资源整合能力,青睐有资金背景、项目储备、引资能力的机构

趋势二

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设立模式更加灵活

基金定位与投向日渐明晰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下,我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模式、基金定位、投向规划与拟实现目标均不断发生转变,同时各级政府逐步开展存量基金优化,统筹规划新基金等工作,增进引导金对本地经济的高效支持作用。

以政府引导基金为引擎 

各地通过基金群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为发展壮大当地战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湖北、安徽、江西、深圳等地纷纷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群,推动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平台形成。

政府引导基金存量持续整合 

同时新组建增量基金支持当地发展 

在政府引导基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各级政府审慎规划新设基金,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积极探索存量基金整合,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根据公开信息和调研数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国已有超20个区域陆续进行政府引导基金整合的尝试与探索,其中2022年整合的政府引导基金接近一半,存量基金的整合速度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各区域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目标定位,通过新设增量基金持续引导资本支持当地发展,如2022年3月,厦门在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市科技创业种子暨天使投资基金整合基础上升级设立厦门市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

经过统筹管理,新设政府引导基金定位 

逐渐明晰,聚焦先进制造、医疗等科技领域 

经过快速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机制日渐成熟,同时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推动下,各地增加产业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力度,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类引导基金数量占比已从2011年的24%上升至2022年的76%

从产业方向看,2022年新设政府引导基金主要聚焦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

趋势三

VC/PE投资向纵深发展

疫后投资节奏或将加快

2022年,受到国际形势、疫情等因素影响,机构投资节奏放缓,市场对部分行业投资信心下降,叠加经济运行进入换道调整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低迷。

市场调整过程中,投资机构等市场参与者向纵深发展,寻求持续发展之道。自2020年以来,清科研究中心在对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跟踪与分析中,关注到投资机构、出资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正发生共同进化。

进入2023年,一方面随着省际、国际交通逐渐畅通,投资活动将快速恢复,机构对消费、文娱、旅游等行业投资信心也将恢复,市场投资节奏有望加快。另一方面股权投资市场纵深发展或将持续,机构可能仍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市场关注行业逐渐细分 

投资机构在深耕原有赛道基础上,结合投研一体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挖掘,赛道选择进一步向纵向延伸、细化;在追逐纵向延伸的同时通过投研筛选,从横向优化迭代赛道选择,提高优质项目命中率,如国产替代、信创、氢能、汽车芯片等细分赛道日渐成为机构关注新焦点。

在基金设立角度,基于国资、产业出资人等LP对所投资产业的要求趋于明确,基金设立时针对领域更加聚焦。

项目搜寻区域继续下沉 

省域分布:机构投资项目集中度有所下降:北上深三地获投项目占比由2020年的50.8%降至43.0%,金额占比由55.6%降至42.1%。四川、安徽、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占比增加明显。

区划层级:更多头部机构在项目搜寻上也逐渐向县域聚集,转眼间,县城IPO项目已批量诞生;同时受政府引导金设立向区县一级下沉的吸引,部分机构的项目搜寻范围逐步下沉。

机构投资阶段移向更早期 

整体趋势:近年,在部分机构策略调整带动下,PE和VC机构投资阶段整体有所前移,PE机构中A轮及之前轮次占比由2020年的35.6%上升至40.9%,VC机构则由46.8%上升至56.8%

机构案例:高瓴已于2020年成立高瓴创投,红杉和源码等也设立了种子基金。

随着一二级市场价差逐渐缩小,机构向更早期移动以寻求更高收益率的趋势可能持续存在。

机构投资方式更加多元 

在增资和股权转让等投资方式之外,股权投资机构逐渐开始尝试发起设立项目和参与S交易获取项目份额等交易方式。

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反映部分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能够参与较为复杂的股权交易,市场整体正在走向成熟。

趋势四

科创投资已成市场主旋律

投资布局渐向精细化延伸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优势,国家层面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鼓励股权投资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各地围绕税收优惠、利益让渡、人才聚集等方面陆续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具体支持措施更加明确。在此背景下,VC/PE机构纷纷入局,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重塑投资格局。

科创领域项目投资力度显著提升 

募资:2022年,科创领域投资基金支持方向由面到线,从辐射泛科技与产业升级,逐渐发展至专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生命科技等特定领域,深入培育企业壮大。

投资:科创行业逐步成为市场投资重心,2022年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案例数占比已超7成,速腾聚创、先导薄膜、融通高科等细分行业优质企业获得VC/PE机构大力支持。

科创投资渐入精耕细作模式 

投资产业链趋于延伸与完善:全产业链国产替代趋势下创业机会涌现。为实现规模化发展,部分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条。

激烈竞争下部分赛道过热。为避免重复投资、促进企业协同,机构基于行业理解与项目布局,积极围绕全产业链寻求投资机会。

科创投资提升投资机构门槛要求:一方面,随着投资布局的深入挖掘,科创技术研判难度加深,对机构的行业认知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科创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商业化应用等环节均需要产业资源嫁接,对机构投后赋能能力提出挑战。

多方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国有资本助力攻坚“卡脖子”的薄弱领域;科研院所单独或联合社会资本孵化培育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支持境外发起的私募基金试点通过QFLP投资境内科创企业股权。

趋势五

新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市场格局变化加速热点转移与布局细化

“双碳”目标是我国确定的长期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已形成“1+N”的“双碳” 政策体系,对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长期制度保障。国际上目前已形成蓬勃的全球绿色投资市场,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有2万亿美元投向绿色产业,“双碳”相关投资具有长期确定性。

2022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格局继续演进。年内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有望改善储能、虚拟电厂等项目终端运营收入预期;新能源应用端竞争进一步加剧,投资机构开始深耕细分领域寻找高成长性或高确定性投资机会;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投资人诉求也有所转变。

电力市场改革提速 

改善储能项目收入预期 

2021年开始,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渐提速,在2017年试点基础上,广东、山西、山东、四川、甘肃开始现货市场不间断运行试点;2022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开启在即。

电力市场化程度提升,有助于理顺电力成本传导机制,拉开峰谷电价差距,打开储能项目通过参与价差套利和辅助服务盈利空间。

原有热点竞争加剧 

机构细化投资布局 

2022年,新能源赛道原有投资热点如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市场竞争加剧;新投资热点如储能、氢能仍存在较大的技术不确定性。

面对新能源赛道转换,机构普遍选择加大对垂直领域研究力度,细化投资方向。具体选择上,部分机构选择向价值链上关键环节移动,寻找掌握核心材料或技术的标的,追求高成长性;也有部分机构寻找多技术路线的交汇点。

新能源相关企业加速出海 

对机构诉求转变 

2022年,新能源企业海外布局加速。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企业陆续建成海外工厂,华宝新能、正浩等便携式储能企业在欧洲也有不俗表现。由于中国在锂电产业链的技术与成本优势,海外市场或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随着海外业务增加,相关企业对机构诉求也有所变化。企业更青睐能够在分销渠道、品牌建设和产业资源方面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

趋势六

机构分化格局出现新动向

资源禀赋支持股权投资市场“百家争鸣”

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竞争日益剧烈,机构两极分化成为长期趋势。然而,清科研究中心发现,机构分化的竞争格局朝着新的方向变化。在资金、项目、技术、 信息等特定资源禀赋的支持下,部分投资机构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其募资规模上涨、投资活跃度上升、退出案例数增多,逐渐在股权投资市场崭露头角,甚 至跻身头部机构。而此类机构的增加,也逐步推动股权投资市场的“百家争鸣” 。

清科研究中心选取历年获得清科股权投资机构年度榜单中早期投资Top30、VCTop50、PETop50的130家机构作为头部机构样本,与全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数据来看,2022年头部机构募、投、退集中度均有所下滑,股权投资市场头尾分化的竞争格局有所变化,同时头部机构内部结构也逐渐调整。一方面,头部机构不断涌现新鲜血液:据统计,2022年清科股权投资机构年度榜单较2021年相比重合率为80%,即2022年的头部机构中有近20%的新入围机构;另一方面,头部机构内部存在一定位次转变。究其原因,在资源禀赋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股权投资,推动市场的更替和变化。

投资经验及资源累积 

传统头部机构开展多元业务 

传统头部机构具有管理规模、投资专业水平等优势,并通过多年展业累积了足够的投资经验及资金、项目、创业者资源,能够有效支持其扩展业务边界。部分头部机构已将投资布局延伸至其他投资阶段并分化出了子品牌,其也逐渐成为细分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特定资源禀赋支持下 

机构活跃度提升逐渐跻身头部 

近年来,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具有产业背景、资金资源、政府背书等特定资源优势的投资机构愈发活跃,并逐渐跻身头部机构。而部分FA凭借其所掌握的优质项目与*信息,也逐步入场参与股权投资。

外部环境变化叠加自身选择 

部分机构淡出我国股权投资市场 

受国际形势、政策环境及国内疫情管控影响,近年来美元基金在华投资、退出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外资机构逐渐将投资重心分散至其他新兴市场,在我国的投资活跃度有所下降;此外,随着我国股权投资行业监管不断完善,市场出清加速,监管透明度提升,具有失信、违法违规等纪录的投资机构也将逐渐淡出舞台。

趋势七

市场环境与格局持续演进

机构强化修炼自身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阶段。近年,股权投资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募资困难、项目争抢等现象凸显,同时LP投资目标逐渐多元化,项目企业对投资机构诉求也有所转变,加之一二级市场估值接近,机构竞争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质量竞争加剧。

市场竞争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阶段

LP投资目标多元化:政府引导金、产业资本等LP在追求盈利之外,逐渐产生产业集群搭建、产业资源导入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更加看重基金管理人通过资本运作带动当地产业,招商引资的能力。

优质项目核心需求转变:优质项目企业对单纯资金投入需求降低,更加看重投资机构能够带来的产业资源和成长资源,对投资机构提供投后管理、产业生态等复合服务的需求增强

市场退出环境变化:随着IPO注册制逐渐扩大,一二级市场价差快速收窄,市场套利空间缩小,通过投后增值服务或控股型并购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业务模式的优势凸显。

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机构转而修炼自身。部分机构开始在项目发掘、投资决策、团队人才等运营管理中投入更多资源,增强研究能力,以研究驱动系统性项目挖掘;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机构业务特点梳理团队结构和业务单元,更好匹配人力资源;增强赋能能力,加强中后台建设。

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机构转而修炼自身 

增强运营能力,丰富人才类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关于机构运营管理调整的调研,投后服务是样本机构关注重点,且多数机构计划从组织和人才两方面强化投后能力。

打造机制模式,探索数字赋能:部分头部投资机构已在多年经营经验和市场变化基础上对项目挖掘、投后管理和运营管理进行调整。

趋势八

境内外资本市场建设多管齐下

中企上市退出环境向好发展

2022年,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和效果显著提升,项目上市的板块定位和规则制度更加明确。港股方面,中概股回流的上市路径呈多元化趋势,港交所也积极优化上市环境,放宽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条件,吸引更多“硬科技”企业,并积极推动与境内市场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境内市场持续向国际化资本市场靠拢,“实物分配股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基金的退出路径进一步疏通。

境内外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深化 

A股:

改革趋势: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入,配套制度逐步细化完善;层次日益明晰,形成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服务科创企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港股:‍‍‍‍上市方式多元化,承载更多中企回流;增加上市公司种类,吸引“硬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沪深港通双向扩容,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上市后退出路径同步疏通 

境外市场:实物分配股票已经是较为常见的制度安排。

境内市场:“实物分配股票试点”落地,向国际化资本市场靠拢。

趋势九

中国S市场发展逐步完善

行业将向专业化不断迈进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迎来首轮爆发;2022年以来,在存量盘活的交易需求*高涨和政策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的基础上,各地政府和市场化机构开始加速布局,中国私募股权二手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本土S交易整体呈现出交易火热化、主体多元化、类型丰富化等特点。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将在爆发式增长后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将促进交易参与者设计出更多灵活、丰富的交易架构,带动买卖双方、平台中介等多方参与者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国内S市场发展未来可期 

趋势一:增长期过后市场加速优胜劣汰,优质S机构将凭业绩实力获得认可。

趋势二:人民币基金转让机会增多,更多外资机构通过 QFLP 探索跨境份额转让。

趋势三:头部、腰部、尾部资产将会由不同类型和打法的机构盘活。

趋势四:依赖信息差和比价的阶段即将结束,拥有丰富行业资源和估值能力的价值投资者将成主流。

趋势五:S投资者将围绕项目获取、估值定价、提升交易灵活程度三个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

趋势六:份额转让平台将助力S交易突破关键节点,市场化中介机构专业度也将持续提升。

趋势十

经济环境催生企业并购需求

VC/PE参与并购交易和退出迎来发展空间

供需两端推动并购市场扩张,同业整合为主要并购目标

当前经济环境下并购市场需求旺盛 

并购需求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部分在过去高速发展阶段中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面临产业洗牌,同质化企业存在强强联合等并购土壤;此外,全球需求不振,企业竞争加剧,存在沿产业链或水平并购,获取技术、IP、市场等并购需求。

并购标的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部分领域企业估值下降,并购与IPO价差缩小,被并购对于缺少技术先进性和独特性的中小型企业吸引力增加。

并购市场持续活跃,同业并购比重较大 

在需求与供给共同支撑下,中国并购市场总体保持活跃状态。

分季度观察,近两年内并购市场中单季度并购成交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呈现持续上升势头。

在已完成的并购交易中,同业并购案例占比始终保持在四成左右,行业内部整合需求旺盛。

并购退出大有可为,机构参与并购仍需修炼自身 

投资方面,尽管并购市场的主要买家始终是产业方,但VC/PE机构在强 化自身产业研究、资本运作和投后服务能力基础上仍有深度参与的空间。

机构参与并购 

控股并购:目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已有部分长期采用并购策略的头部机构,例如高瓴、春华、鼎晖等。但控股并购对机构掌控复杂股权交易和开展深入投后服务的能力要求较高。

协助产业方并购:发挥投资机构的信息优势,基于自身对某一行业的长期研究与关注,帮助产业买方寻找优质并购标的,实施并购交易,如“上市公司+PE”模式。

CVC并购:CVC机构近年逐渐形成股权投资市场中一股新锐力量,部分产业目标明确的CVC机构可以开展直接投资,拓展背后企业产业版图。

退出方面,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行业进入集中度提升期后,规模较小 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叠加短期IPO溢价降低,企业被并购意愿可能增强,并购退出占比有望提升。

完整报告: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尽在:https://report.pedata.cn/1675239164722000.html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