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热点冷观:保险中介投资需留意行业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中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受到国内外投资者或合作保险公司的关注。
2007-06-05 00:00 · 投资界  郑杏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中资保险中介机构开始受到国内外投资者或合作保险公司的关注。

        在IDG红杉中国基金、鼎晖投资基金分别斥资2,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投资华康、众合与泛华三家保险中介服务集团的前后,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起家的车盟汽车保险经纪公司也两次获得了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华登国际等5家投资机构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搜保网在得到美国基金COBB&ASSOCIATES 的200万美元投资之后,又于近日启动了目标资金额度为千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

        与此同时,保险中介海外上市潮也是暗流涌动。广东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车盟(中国)网络有限公司、华康金融、众合保险金融保险服务集团等机构都先后提出了上市的意向。

热点冷观:保险中介投资需留意行业风险

        这一切迹象都表明,原来走在保险公司夹缝中的保险中介行业,似乎迎来了难得的幸福时光。

        不可否认,中国入世保护期结束后,大批新进的外资金融机构都需要完善的销售渠道来覆盖国内市场,国内金融中介机构成为其重要依托对象,这也使金融服务领域成为中国创投业的另一个关注热点。而在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中,开放程度最大、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是保险业,于是乎,“盘子小、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高”的保险中介,则不约而同地成了投资金融服务业的首选。

        当然,保险中介行业的整体业绩也给了投资者们定心丸。保监会数据显示,2006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共实现业务收入32.74亿元,首次实现盈利9,936万元。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4,477.51亿元,约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八成,保险中介已经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主力军。

        任何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都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之上。在国外较为发达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主要承担产品研发、核保核赔、资金运作与管理等,可以说主要起了生产商、提供“上游”产品的作用,而产品的销售、承保、售后服务等“下游”工作则交由保险经纪或代理公司办理,理赔案件的估损与理算则交由保险公估公司办理,这样一是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和高效率运作,二是节省了费用降低了成本,三是优化了保险服务机制,在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之间形成了缓冲机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险中介企业的重要性由此显现。

        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进入壁垒不高,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110家,保险营销员155.8万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4.1万家。虽然2006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首年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盈利9,936 万元。但是,占中介总数74%的保险代理仍然亏损2,361万元,一批中介机构由于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门。保监会数据显示,2006年共有85家保险中介机构终止经营,占现有保险中介机构总数的4%,占本年度新设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的24%。

        此外,国内保险中介成长的环境,以及起步的时间与国外市场存在差异,由于目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水平较低,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行业违规现象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保险服务覆盖面小、责任意识不强以及市场发育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都使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初,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三个保险中介机构管理规定并向全行业征求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保监会首次就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发布新的管理规定。这体现了监管机构加强保险中介行业规范力度的诉求,也对保险中介行业的投资收益预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保险行业监管的地方特色不一,也使得用同一种方式在全国迅速铺开的“国美模式”难以成行,无形中增加了投资的风险。而保险中介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估值标准的不确定性,也为资金的退出回报带来变数。所有这些因素,都要求投资者及保险中介业内人士认真分析行业特点,对产品结构、渠道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增长,等待并培育这个市场走向成熟。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郑杏果,原文:https://research.pedaily.cn/200706/200706051964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